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相關資料圖)
自從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這22年間,中國經濟走上了快車道,這也在GDP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2001年中國GDP僅為13248億美元,世界排名第六,到2022年,中國GDP高達18萬億美元,世界排名第二。
而中國在多個領域也逐步的趕上世界先進水平,甚至達到了領先世界的地位,這里包括了光伏材料,水利水電,5G通信,智能制造等工業領域。
美國對中國通信行業的制裁
尤其是在通信領域,華為是5G通信的領導者,在2018年之前,華為基站在世界范圍內都是處于領先的,并且歐洲多國都是采用華為設備。
這也逐步威脅到了美國在通信行業的領導地位,于是2018年,特朗普政府便對中國這家民營企業采取了史上最嚴重的制裁。
美國禁止歐洲采購華為設備,并且禁止任何芯片代工企業為華為提供服務(華為麒麟,鯤鵬等芯片都曾領先世界),并且禁止華為采購歐美的5G射頻芯片等。
這使得華為的消費者業務近乎覆滅,同時華為通信業務也受到了不小的沖擊,曾一度登頂手機銷量世界第一的華為,一夜之間銷量腰斬。
而美國對待華為的制裁可以看作美國是在制裁中國的通信行業發展,不僅僅是華為,就連中興都受到了美國的制裁。
美國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制裁
早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就開始在半導體行業,但那時的中國在該領域實力薄弱,與世界領先的日本,韓國,美國等都有不小的差距。
為了獲得它們的技術支持,中國在改革開放后逐步放開了對于半導體市場的限制,大量外資企業看中了中國龐大的市場,紛紛進行投資。
而中國本土企業也借此機會與外資進行合作,在芯片設計,芯片制造等高端領域都小有成功。
但美國逐漸發現中國在芯片等半導體領開始趕上世界,于是美國便開始不斷地對中國芯片領域展開制裁。
并且由于美國的全球經濟政策,大量的對外投資建廠,使得美國芯片制造,設計領域中本土工廠的數量不斷減少。
芯片法案
于是從特朗普時期,就開始將企業拉回美國建造工廠,這也延續到了拜登政府,2022年8月,拜登簽署了“芯片法案”。
法案中宣布美國將在未來幾年投入數百億資金于發展半導體行業的研發、制造,目的為來世界眾多科技公司能夠開始回到美國建造新工廠。
但不要想著美國只是為了振興本國半導體制造業,美國主要的目的還是在于限制在中國半導體發展。
因為在“芯片法案”中美國設立了一個門檻,若想到獲得資金補貼,稅收補貼必須承諾不在中國大陸建廠,這也是逼迫企業選邊站。
但這卻對企業的發展有很大的弊端,因為若想要新建廠勢必花費的更多,補貼也只是杯水車薪,并且美國的人工成本也更高。
而美國對中國的限制并不僅僅這些,美國還要求半導體制造企業禁止向中國出口芯片制造設備。
芯片禁令再度升級
要說去年只是對于限制美國企業在中國的工廠,那么今年拜登政府則是限制了美國投資者對于中國芯片等領域的投資。
但是由于中國的龐大市場,拜登政府并不敢直接限制對中國出口芯片,因為這樣做,就會得罪美國那些芯片巨頭。
芯片禁令或許對中國芯片發展是一個推進劑
在芯片領域雖然中國與世界上領先水平差距還很大,但是這也是在消費者業務上,在工業領域,軍用領域,中國早就實現了國產化。
而消費者領域,中國國產光刻機已經達到了生產28nm芯片的能力,這是一個巨大的突破,相信在不久,中國國產光刻機能夠趕上世界先進水平。
中國的反擊
中國并非沒有對策,長期以來中國都是世界上稀土出口大國,尤其是在鎵、鍺等半導體制造的關鍵材料。
2023年8月1日,中國正式開始了鎵、鍺等相關材料的出口限制,這對于世界半導體行業可謂是一枚重磅炸彈。
面對中國的出口限制,世界稀土市場的價格也在一夜之間飆升,而想要轉到其它國家獲取稀土難度很大,因為沒有一個國家擁有中國這樣具有完整的稀土產業鏈。
國安部也立馬發表了一篇文章,立馬提到了重要礦產資源,外界猜測這或許是中國新的出口禁令,也是中國的第二張王牌。
總結
面對美國的制裁,我們并非無法應對,只是我們始終堅持共同發展,但是美國的一意孤行已經損害到中國的利益,讓我們共同拭目以待中國的反擊吧。
對此,您有什么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注:文章由“第一財神社”原創首發,已開通全網維護,未經允許,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進行轉載、搬運,侵權必究!